学校首页 网站首页 机构简介 政策法规 安全教育 情况通报 下载中心
防范网络诈骗
AI诈骗以假乱真,谨记“眼见不一定为实”
发布时间: 2025-05-27    访问次数:

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,AI技术如春风化雨般普及,在为人们生活、工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,也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,在虚拟的社交舞台,“AI换脸”成为实施诈骗的新手段,给社会带来了严峻挑战。

01
诈骗手段多样化且逼真

1.语音合成诈骗:不法分子借助AI技术,能够精准采集目标对象的语音样本,随后通过先进的语音合成算法,逼真地模仿出受害人亲友、领导或熟人的声音。例如,让受害人接到“老板”焦急催促转账的语音指令,由于声音相似度极高,不少人在慌乱之中来不及仔细核实,便匆忙转账,最终遭受惨重损失。如延吉市76岁的孙大爷接到用AI拟声伪装成其在国外留学孙子的电话,称与人冲突需支付手术费及律师费,孙大爷信以为真,取了10万元交给对方安排的人,险些遭受更大损失。

2.图像生成与AI换脸诈骗:利用AI强大的图像生成和视频编辑能力,骗子精心炮制出几可乱真的图片或视频。他们可以伪造家人车祸受伤的惨状,或是合成企业老板要求财务紧急打款的视频画面。如大庆市萨尔图区年过七旬的王某夫妻,被上门的不法分子通过AI换脸软件,让其在视频中看到“儿子”焦急称出事被抓,需交钱处理的画面,惊慌之下取出18万元现金交给对方,事后才发现被骗 。

3.精准定制诈骗信息:AI算法对海量公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,能够细致勾勒出目标人群精准画像,涵盖兴趣爱好、消费习惯、财务状况等关键信息。基于此,诈骗分子量身定制极具针对性的诈骗信息。比如针对热衷投资理财人群,推送虚假高收益投资项目;对网购频繁者,冒充电商客服以商品质量问题行骗。

02
波及人群广泛

从年龄层次看,老年人因对新兴技术认知和防范能力较弱,成为AI语音合成、亲情类诈骗的主要目标,容易被模仿子女声音的诈骗电话迷惑;而年轻群体,尤其是频繁使用网络社交、参与线上交易的人群,易陷入AI定制化信息诈骗以及 AI 换脸冒充熟人借款等骗局。从职业角度,企业财务人员面临AI换脸冒充领导要求转账的风险;求职者可能遭遇AI伪装的虚假招聘陷阱;普通消费者则常被AI假客服诈骗所困扰。

多重身份验证:当接到涉及资金、重要信息的请求时,务必进行多重身份验证。

强化隐私保护: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上,严格控制个人信息的披露范围,不随意填写不明平台发来的广告、中奖、交友等链接中的个人信息。

提升防骗意识与技能:持续学习了解新型诈骗手段,关注媒体报道、警方发布的反诈案例及提示,定期更新自身的防骗知识库。

来源:杭州网警

地址: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襄王路1号    邮编:221140    电话:0516-857820090    邮箱:bw@mail.xzcit.cn

版权所有: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